在很多人眼里,金融与社交,本是没有交集的两个领域。而平安天下通APP,则从对外提供公众服务(包括IM应用)、面向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内部办公自动化两个方面做出尝试。工具社交会不会是下一个方向?
其实,自从社交应用出来伊始,工具社交一直被忽略。大部分人认为,工具就是工具。社交,有的玩么?所以,包括微信、来往、陌陌、微博、秘密等当下比较知名的社交应用,着力点均没有在工具社交上。
那么,基于工具的社交真的没有前景么?答案是否定的。微信等是基于关系或兴趣建立社交生态,我把它说成“软社交”,而基于工具需求建立的社交生态,其实是“硬社交”。很明显,“硬社交”基于“软社交”粘性更大。
刚刚推出不久的“平安天下通”就是一款定位于工具社交的APP,
设计的初衷,是把中国平安各板块业务整合到一款应用内,做一款“聚合性”的移动平台,让平安旗下的所有服务,都接入这个移动端的统一入口;而从社交层面,基于金融服务的社交理念包括让保险、理财领域的大量客户经理通过共同的IM工具来聚集人脉。
当然,可以预知,一个移动互联网人一旦成为平安天下通的用户,那么,“社交”概念自然会对平安带来一个直接的红利:即潜在用户的开发。平安负责产品的工作人员透露,“平安就是试图以现有客户的社交关系链拓展潜在客户,再将其转化成平安的金融业务客户”。
不过,对于一款刚刚上线的APP,将如此众多的想象归于一个轻量级产品,在体验上会不会对用户造成混乱,抬高使用的门槛?即便是产品设计极简的微信,也被人称功能“越来越重”。平安天下通至少是一次有想法的尝试,然而,能否找到金融服务和社交基因的汇合点,确实还需要时间的验证。从目前社交类APP市场来看,平安依然有充分的时间——毕竟,强大的微信也是很难涉足金融服务领域的。